医疗事业单位考试每日一练:医学基础知识(10.29)(2)
2019-10-29 08:37 医疗卫生人才网 来源:华图教育
国家卫生人才网发布招聘信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每日一练:医学基础知识(10.29)(2)。更多国家医院招聘信息,医疗事业编考试试题,请点击中国卫生人才网、华图医疗卫生人才网!医疗卫生考试培训咨询电话:400-601-9999。
答案及解析
1.D【解析】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多发生于儿童期,偶有急性发作,然后进入慢性过程。因其在脸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因感染轻重和是否反复感染有所不同,反复感染者,病程可缠绵数年至数十年之久。
2.C【解析】中性粒细胞多在细菌感染的急性炎症反应中增多,排除A。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排除B、D。慢性炎症组织,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故选C。
3.A【解析】此题考核的知识点为风湿病的概念。风湿病是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皮肤、血管等部位,5~14岁儿童好发。我国以华北、东北地区发病率为最高,寒冷、潮湿常诱发该病。
4.B【解析】细胞核的改变,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①核浓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
5.C【解析】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肌和脑组织。当梗死灶形成时,病灶边缘侧支血管内血液进入坏死组织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又称为白色梗死)。发生于脾、肾梗死灶呈锥形,尖端向血管阻塞的部位,底部靠患器表面,浆膜面常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被覆。心肌梗死灶呈不规则地图状。梗死的早期,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炎症反应常见一充血出血带,数日后因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而变成黄褐色。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质地变坚实,黄褐色出血带消失,由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取代。镜下呈缺血性凝固性坏死改变,早期梗死灶内尚可见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等改变,细胞浆呈均匀一致的红色,组织结构轮廓保存(如肾梗死)。晚期病灶呈红染的均质性结构,边缘有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形成。此外,脑梗死一般为贫血性梗死,坏死组织常变软液化,无结构。
想了解更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医院招聘信息、医疗卫生单位备考资料等相关资讯请继续查看:医疗卫生人才网!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还可以领取免费备考资料、参加活动、优惠购课等!
华图医疗卫生人才 | 华图医疗公众号 |
![]() |
![]() |
继续分类查看>>医疗卫生人才招聘|护士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药师资格考试|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华图医疗,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编辑:liuhai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