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章节知识:药物疗法
2018-09-21 10:28 医疗卫生人才网 来源:未知
中国医疗卫生人才网同步中国卫生人才网考试动态信息:2019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章节知识:药物疗法。更多护士资格证考试信息、护士资格考试资料等医学考试网上相关资讯请关注:医疗卫生人才网、华图卓坤!医疗卫生培训咨询电话:400-810-8989。
不知不觉距离2019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只有两三个月了,成功更青睐有准备的人,早复习的人一般都会轻松过考。华图卓坤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中的考试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快来看看吧!
一、药物治疗原则
1.应根据医嘱给药护士必须严格遵医嘱给药,但也不可盲目执行;对有疑问的医嘱,应确认无误方可给药;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三查七对”。①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内容);②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2)严格检查药物质量,以保证药物不变质,并在有效期内。
3.正确实施给药
(1)及时用药,做到准确,即准确的药名、给药浓度、给药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间及准确的病人。
(2)药物备好后,应及时分发使用,以避免放置过久造成药效降低或污染。
(3)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按需做药物过敏试验,并加强观察。
4.密切观察: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
5.作好用药指导:给药前护士应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护士应以轻柔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熟练的技术,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消除其怀疑、恐惧及痛苦心理。同时,指导病人用药的基本知识,以提高病人正确用药的能力。
二、给药的途径
给药的途径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情况、治疗需要而决定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吸入、舌下含化、外敷、直肠给药、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等。
药液吸收速度:最快的是静脉给药,最慢的是皮肤给药。
三、口服给药法
(一)方法
1.备药
(1)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2)核对服药本及小药卡,无误后按床号顺序将小药卡插入发药盘内,放好药杯。
(3)根据服药本上的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按床号顺序,进行配药。
(4)认真检查药物质量,根据药物不同剂型采取相应取药方法。一般先取固体药,再配液体药。一个病人的药配好后,再配另一病人的。①固体药:用药匙取,药粉或含化药应用纸包好;②液体药:用量杯量取。将药液摇匀,左手持量杯,拇指置于所需刻度,举量杯使所需刻度与视线平行;右手持药瓶,将标签朝手心,缓慢倒入所需药量,倒毕以湿纱布擦净瓶口;将药液倒入药杯。同时服用几种药液时,应分别倒入不同药杯。如更换药液品种,应洗净量杯;③药液不足1ml、油剂、按滴计算的药液:应用滴管吸取药液。药杯内应先倒入少量温开水,以免药液附着杯壁,影响剂量准确;滴药时应稍倾斜滴管,以保证药量准确,1ml按15滴计算。
(5)备药完毕,应将药物、小药卡、服药本重新核对一遍,盖上治疗巾。
(6)整理用物。
2.发药
(1)洗手,发药前由两人再根据服药本重新核对一遍,无误后方可发药。
(2)按规定时间,备好温开水,携带发药车、服药本进病室;按床号顺序,送药至床前。
(3)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作好解释。
(4)协助病人服用药物,确认病人服下后方可离开。
(5)对危重病人,护士应喂服;鼻饲病人应将药物研碎、溶解,再由胃管注入。
(6)再次核对。
3.发药后处理
(1)服药后,收回药杯,先浸泡消毒,再冲洗清洁,消毒备用;盛油剂的药杯,应先用纸擦净再消毒;一次性药杯应集中消毒再按规定处理。清洁药盘及药车。
(2)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二)注意事项
1.发药前应了解病人有关资料,如病人因特殊检查或手术而禁食,或病人不在,不能当时服药,应将药物带回保管,适时再发或进行交班。
2.发药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再耐心解释,协助服药;如更换药物或停药,应及时告知病人。
3.根据药物性能,指导病人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体要求如下:
①某些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剂、铁剂,服用时应避免与牙齿接触,可由饮水管吸入,服后再漱口。
②刺激食欲的药物:宜在饭前服,以刺激舌的味觉感受器,使胃液大量分泌,增进食欲。
③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或助消化药:宜在饭后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分混合,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利于食物的消化。
④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立即饮水。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以免冲淡药液,使药效降低。
⑤磺胺类药物:服药后指导病人多饮水,以防因尿少而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
⑥发汗类药:服药后指导病人多饮水,以增强药物疗效。
⑦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前,应先测脉率、心率,并注意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或节律不齐,则应停止服用,及时与医生联系,酌情处理。
4.发药后,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四、肌内注射法(IM/im)是将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1、目的: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产生疗效者。
2、部位:应选择肌肉丰厚,且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最常用的是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画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3、体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肌肉放松,减轻痛苦及不适,常取的体位包括:①侧卧位:要求上腿伸直并放松,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要求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并将头偏向一侧;③仰卧位: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时采用,常用于危重和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④坐位:坐椅应稍高,以便于操作,常用于门诊、急诊病人。
4、操作方法
1)护士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查对药物,检查并取出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排气,放无菌盘备用。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3)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选择注射部位,准确定位,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4)再次查对,检查排尽空气。
5)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如握毛笔姿势,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角,迅速刺入肌肉内,深度约为针梗的2/3。
6)松开绷皮的左手,抽吸无回血,即可缓慢推注药液。
7)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轻按进针处,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
8)再次查对,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5、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2)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臀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3)需长期进行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避免硬结的发生,必要时可热敷或进行理疗。
4)如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五、静脉注射法(IV/iv)是自静脉注入无菌药液的方法。
(1)目的: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时,需迅速产生药效,可采用静脉注射法;由静脉注入药物,用于诊断性检查;用于输液或输血;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2)部位:常用的有肘部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腕部、手背、足背、踝部等处的浅静脉。
(3)操作方法
1)护士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查对药物,检查并取出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排气,放无菌盘备用。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并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同时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和深浅。
4)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小垫枕,在穿刺部位的上方约6cm处扎紧止血带,注意止血带的末端应向上。
5)以选定的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常规消毒,待干。
6)嘱病人握拳,以使静脉充盈。
7)再次查对,检查排尽空气。
8)用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使针头斜面向上,并与皮肤呈15°~3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
9)见回血后,证实针头已刺入静脉,可顺静脉方向再进针少许。
10)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好针头,缓慢注入药液。
11)在推注药液的过程中,应缓慢试抽回血,以检查针头是否在静脉内。
12)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轻按穿刺点上方处,快速拔针后按压至不出血。
13)再次查对,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4)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2)静脉注射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并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有计划地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静脉进行注射。
3)静脉推注药液的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药液的性质严格掌握;在注射过程中,应随时倾听病人的诉说,观察局部及病情变化。若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则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进行注射。
4)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抽吸少量0.9%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注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证实针头确在静脉内,再更换抽有药液的注射器缓慢注液,以防药液外溢,造成组织坏死;在推注药液过程中,应定期试抽回血,以检查针头是否在静脉内。
(5)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1)针头未完全刺入静脉,针尖斜面一半在静脉内,一半在静脉外,抽吸有回血,注药时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使局部皮肤隆起,病人有疼痛感。
2)针头刺入较深,针尖斜面一半穿破对侧静脉壁,抽吸可有回血,注药时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病人有疼痛感,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3)针头刺入过深,针尖穿透对侧静脉壁,抽吸无回血。
4)针头刺入过浅,或因松解止血带,致针头未刺入静脉,抽吸无回血。
六、股静脉注射法
(1)目的:常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用于注入药物、加压输液和输血、采集血标本等。
(2)定位方法:在股三角区,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与股动脉相交,股动脉内侧0.5cm处,即为股静脉。
(3)操作方法
1)护士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查对药物,抽取药液,排气,放无菌盘备用。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3)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
4)再次查对,检查排尽空气。
5)操作者常规消毒左手示指和中指或戴无菌手套,然后在股三角区按定位法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加以固定。
6)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90°或45°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抽动活塞,见暗红色血液,则提示针头已达股静脉。
7)固定针头,根据需要缓慢推注药物。
8)注射完毕,快速拔针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以防止出血或形成血肿。
9)再次查对,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4)注意事项:股静脉穿刺时,如抽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针头刺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再改由另一侧股静脉穿刺。
更多护士资格、医师资格、药师资格、备考资料、卫生人才招聘等相关资讯欢迎大家关注华图卓坤微信公众号:htylhk
以上就是“2019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章节知识:药物疗法”的全部内容,如果各位考生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护士资格证考试报名、护考成绩、护士资格证书、护考真题等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华图护士资格证考试频道!想了解护士资格证考试培训,备考等相关资料,可关注:华图卓坤!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还可以领取免费备考资料、折扣购课等优惠!
华图卓坤公众号 | 华图卓坤卫生人才 |
继续分类查看>>医疗卫生人才招聘|护士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药师资格考试|卫生专业技术考试
华图卓坤,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编辑:ht-chen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