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资金投入“十二五”医药卫生科技做出的成果
2015-09-11 10:54 医疗卫生人才网 来源:互联网
300亿小编可是想想都不知道怎么花,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讲“十五”以来这300亿可以做的事且已有成果。
医疗卫生人才网讯:在9月份的国家卫计委例行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介绍,“十二五”以来,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组织实施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一批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财政投入总计近300亿元。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各项工作是该做个总结,写个盘点了。那么,也到时候说说这个300亿都投到哪里去,又得到什么成绩和结果了。
根据各种公开的资料,小编尝试做一个盘点。关键数据皆来自国家卫计委等部门。所以,我们权威着呢!
首先上桌的就是5道“特色菜”。
之所以称其“特色菜”,是因为这些成果都是医药卫生科研工作者围绕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各类重大疾病探索出来的。
医疗卫生人才网提醒您以下是主要取得成果:
成果之一: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艾滋病、SARS、H5N1、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MERS……每当这些疾病出现在各大头条,所有人的心都为之一紧。这类新发传染病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经济发展、威胁国家安全。小编依然记得SARS肆虐时,学校停课的情境。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完成的“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媒介生物等基本环节,通过20余年的科研攻关,构建起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现实危害,在新病原体的确认和新自然疫源地的发现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应对新发传染病疫情,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防治和应急处置技术、装备;着眼新发传染病未来威胁,构建了传染病侦察预警技术平台。研究成果在新发传染病防治实践、突发疫情应急和重大活动保障中得到应用,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作用。国家发改委、疾控系统、出入境检疫系统、重大活动安保机构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相关单位累计应用该项目技术装备55万余套(件),在抗击SARS、阻击禽流感、应对甲型H1N1流感、控制新发蜱媒传染病,以及地震后卫生防疫、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保障、国际维和及人道主义救援中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完成2660万人份防治流感、禽流感药物生产、储备任务,为国家节省开支58亿元。
这项成果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成果之二:前列腺癌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
前列腺癌(PCa)是欧美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PCa发病率近年来急剧上升,年增幅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现已成为最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针对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不易推广、晚期进展机制不明及治疗效果差等关键问题,由第二军医大学开展的“前列腺癌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项目历时20年,在33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支持下,取得一系列成果。构建了Pca血清瘤标—分子病理—影像定位的多层次早期诊断体系,使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由5%提高到63%。创建了开放和微创前列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式的创新、难度的降低极大促进了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推广。创立前列腺癌围手术期危险分层评估体系,用以筛选前列腺癌手术最适人群,指导术后治疗,为我国PCa临床决策引入新模式。制定了晚期PCa个体化治疗新策略。发现了去势抵抗性前列腺(CRPC)形成新机制,为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
这项成果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成果之三:食管癌规范化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推广
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五位、死亡率第四位的恶性肿瘤,既往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是高危人群界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筛查及早诊早治方法、中晚期治疗不规范和分子水平临床病理特点不清楚。
而这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的项目在突破食管癌治疗的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发现了高危人群遗传易感基因和危险因素,纠正了原有补充维生D预防食管癌的认识,改变了预防策略;创建了食管癌早诊早治技术体系,并被国际公认和国际同行推崇;创建了食管癌中晚期综合治疗新策略,国际同行评价该研究改变了当今治疗理念,大大提高了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发现63个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相关的分子标志,在食管癌的靶向治疗、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创建了规范化诊治推广体系,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正式出版了部《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和《中国食管癌早诊早治技术方案》,提高了食管癌规范化治疗符合率,整体5年生存率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该项成果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成果之四: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
重症肝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由浙江大学完成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旨在攻克重症肝病病死率高达80%的国际医学难题,创建了有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李氏人工肝系统,显著降低病死率,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治愈好转率11.9%显著提升至78.9%;构建国内首个人源性永生化HepLL肝细胞系,开辟了干细胞治疗肝衰竭新途径;首创李氏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病的新方法,重症肝病肝移植受者5年神存率提高到80%以上;创建重症肝病肝移植评估与预警体系,发现一系列新的分子标志物,实现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的新突破,将肝移植人群比例扩大37.5%;肝移植技术推广至18个省市并率先跨出国门,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创新肝病微生态理论,率先全面揭示肝病肠道微生态宏基因组变化规律,创建纳米抗菌肽治疗内源性感染和微生态干预防治重症肝病的新策略,引领肝病微生态学发展。项目成果为成功挽救数以万计重症肝病患者的生命,产生巨大社会效益,保障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项成果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之五:我国首次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
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为首的第三方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该研究成果大幅度降低了我国发病率与病死率,减少了2.5 亿人发病和7 万人住院,病死率比国际降低5倍;社会收益约2000多亿元;成本收益比:1元VS7.5~10.84元。我国始终没有像其它国家那样宣布卫生紧急状态,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增长,保障了国庆60周年等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新药证书11个。2010年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个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通过本项目研究建立的突发传染病综合技术网络体系在2013年我国H7N9禽流感疫情以及西非埃博拉病毒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项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医疗卫生人才网推荐>>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