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 10:28:42 医疗卫生人才网 http://ylws.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医疗卫生人才网整理发布:医师资格考试备考:Ⅰ型超敏反应,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情政策解读,报考问题咨询,请关注(华图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加入备考交流群:,参加刷题、模考、领取更多备考资料!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其主要特征是:①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③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一) 变应原
变应原(allergens)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下图为常见植物变应原)
(二) IgE及其两种不同的受体
FcεRІ:高亲和力受体,主要表达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与IgE结合引发І型超敏反应
FcεRⅡ:低亲和力受体,分布广泛,表达于B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血小板等。
膜型FcεRⅡ:与 IgE结合,抑制抗体的产生。
可溶型FcεRⅡ:与B细胞表面CD21结合可促进IgE合成。
(三)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过程:
(一) 机体致敏
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类抗体应答。IgE可在不结合抗原的情况下,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的FcεRⅠ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表面结合特异性IgE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称为致敏的肥大细胞和致敏的嗜碱性粒细胞。
(二) IgE交叉连接引发细胞活化
处于对某变应原致敏状态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与致敏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活化信号通过ITAM引发,通过多种酶的刺激,使NFAT和AP-1转录因子活化,导致细胞生物学活性介质的释放。
(三)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致敏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后释放的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包括两类,即预先形成储备在颗粒内的介质,以及细胞活化后新合成的介质
1. 预先形成储备的介质及其作用 此类介质是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为组织胺和激肽原酶。(1)组胺:组胺一旦释放出来就会与组胺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2)激肽原酶:激肽原酶可作用于血浆中激肽原使之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激肽。
2. 新合成的介质及其作用 活化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可新合成多种介质,主要有LTs、前列腺素D2(PGD2)、PAF及多种细胞因子。
三、临床常见疾病
(一)全身过敏性反应
1.药物过敏性休克 以青霉素引发最为常见,此外头孢菌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也可引起。2.血清过敏性休克
(二)局部过敏反应
1.呼吸道过敏反应2.消化道过敏反应3.皮肤过敏反应
四、防治原则
(一)远离变应原 查明变应原,避免与之接触是预防I型超敏反应发生最有效的方法。临床检测变应原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皮肤试验。
(二)脱敏治疗
1.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 2.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
(三)药物防治 1.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 2.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 3.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
(四)免疫新疗法 根据Ig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机制和细胞因子对IgE产生调控作用,近年来应用一些免疫学新方法对Ⅰ型超敏反应进行治疗。
官方公众号
官方客服号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推荐 | |||||
热点考试 | |||||
考试公告 | 考试快讯 | 报名时间 | 报名条件 | 报名入口 | |
考试时间 | 考试科目 | 准考证打印 | 成绩查询 | 证书领取 | |
实用备考 | |||||
免费直播 | 每日一练 | 医考题库 | 网课推荐 | 备考交流 |
下一篇:医师资格考试备考:Ⅱ型超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