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医疗卫生

  沙眼

  一、概述

  沙眼是由病原性:沙眼衣原体侵入结膜和角膜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严重时双眼结膜表面犹如布满沙粒状,因而得名。

  轻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常由医师发现;

  较重者常会感觉眼内有摩擦感或有异物感,难于忍受,有时发痒、迎风流泪、畏惧强光、不时在眼边积存少量的分泌物(眼屎)。如翻开眼皮,可发现眼睑结膜呈弥漫性充血,血管模糊不清,结膜上出现乳头(内眼皮有类似舌头表面的粗糙不平的外观)或滤泡(睑结膜上长出一些隆起、浑浊和大小不一的小泡)。

  二、沙眼与睑缘炎的区别

  睑缘炎俗称“烂眼边”,与沙眼不同,是发生在睑缘皮肤、睫毛囊及腺体的慢性炎症。其有3种类型:(1)鳞屑性睑缘炎有瘙痒及异物感,在睫毛间及根部散有白色鳞屑,除去鳞屑后,下面的皮肤有轻度充血,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长。

  (2)溃疡性睑缘炎有干燥、痒及轻微疼痛,睑缘红肿、肥厚,睫毛根部有黄色结痂,去痂后可见小脓点和溃疡。睫毛囊常受累,故睫毛脱落后不再生。睑缘瘢痕收缩后,可有倒睫和下睑外翻。

  (3)眦部睑缘炎痒感明显,睑内外眦部发红而糜烂而形成“烂眼边”,常伴有眼角处球结膜充血。睑缘炎治疗可选用0.5%硫酸锌、15%磺胺醋酰钠滴眼剂滴眼,一日4~6次;睡前再用0.5%红霉素眼膏、1%~2%黄氧化汞眼膏涂敷于眼睑,常有佳效。对睑缘溃疡严重者可用2%~5%硝酸银液涂睑缘溃疡处,1周2~3次。

  三、临床表现

  沙眼按病程可分为两期:

  第一期(进行期):上穹窿及睑结膜血管模糊、表面粗糙、肥厚、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角膜上缘可出现新生血管(血管翳),其末梢常有灰色的浸润。

  第二期(退行期):病变部位逐渐出现灰白色条纹状、网状或小片状瘢痕。等到滤泡和乳头均为瘢痕所代替时,则结膜面变薄、表面光滑、色灰白。血管翳亦退化,其末梢浸润消失。

  沙眼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出现并发症,如角膜混浊、角膜溃疡、慢性泪囊炎、内翻倒睫、角膜结膜干燥症、眼球后粘连等,严重时会影响视力。

  四、药物治疗

  沙眼主要应用滴眼剂治疗,《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录的治疗沙眼的制剂有10%磺胺醋酰钠、0.25%硫酸锌、0.1%酞丁安滴眼剂和0.5%红霉素眼膏。

  (一)非处方药

  1.磺胺醋酰钠(乙酰磺胺)在结构上为一种类似对氨苯甲酸(PABA)的物质并与其竞争,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合成叶酸,使细菌缺乏叶酸的合成而死亡。滴眼,一次1~2滴,一日3~4次,并于睡前在结膜囊内涂敷0.5%红霉素眼膏。

  2.硫酸锌:在低浓度时呈收敛作用,锌离子能沉淀蛋白,可与眼球表面和坏死组织及分泌物中的蛋白质形成极薄的蛋白膜,起到保护作用,高浓度则有杀菌和凝固作用,有利于创面及溃疡的愈合。滴眼,一次1~2滴,一日3~4次。

  3.酞丁安滴眼剂:对沙眼衣原体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在沙眼包涵体尚未形成时,能阻止沙眼衣原体的繁殖和包涵体的形成,尤其对轻度沙眼疗效最好,采用本品0.1%混悬液滴眼,一日4次或以0.1%眼膏涂于结膜囊内,一日3次,连续4周,对沙眼基本痊愈率平均可达53.3%,其中轻度沙眼94%,中度沙眼66.3%,重度沙眼仅为9.5%.

  4.红霉素眼膏: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军团菌也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适用于沙眼、结膜炎、角膜炎。应用0.5%眼膏剂,涂敷于眼睑内,每晚睡前1次。

  (二)处方药

  1.对较重或治疗较晚的沙眼结膜肥厚显著者,可用2%硝酸银或硫酸铜棒擦睑结膜和穹隆结膜,擦后用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冲洗,一日1次。乳头较多的沙眼,可用海螵蛸摩擦法。滤泡较多的沙眼,可作滤泡刮除术;少数倒睫者可去医院行手术治疗。

  2.对角膜血管翳的重症沙眼,除局部应用滴眼剂外,尚可口服米诺环素。

  五、用药与健康提示

  1.磺胺醋酰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滴眼剂毒性小,但偶见有患者过敏。对曾有磺胺过敏史者禁用磺胺醋酰钠、复方磺胺甲噁唑滴眼剂;过敏体质者也要慎用。并且不宜与其他滴眼液混合使用。另磺胺药滴眼时可通过鼻泪管吸收到循环系统,不宜过量使用。

  2.硫酸锌滴眼剂有腐蚀性,低浓度溶液局部也有刺激性,对急性结膜炎者忌用。

  3.育龄妇女慎用酞丁安,妊娠期妇女禁用酞丁安。

  4.发生沙眼时,应根据炎症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及时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并采取预防措施,个人用的毛巾、浴巾、手绢和脸盆宜分开使用。在同一时期内,用药种类宜少,药物以一种为主。

(责任编辑:薛媛)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招生简章

网校课程
图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