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医疗卫生
八成多医护人员缺培训 

  来自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王医生在做一例肾脏肿瘤切除手术时,伸进患者腹腔的手突然被锋利的手术刀扎了一下,伤口非常深,当他把手抽出来的时候,手指上沾满了血。患者感染乙肝和丙肝,这个术前大家都知道。当时,身边一位护士告诉他,要赶紧压住手指,别让它流血,而另一位年长的医生说,要赶紧下台冲洗。但是并没有人告诉他遇到这种情况具体应该怎么做。 

  “感染科告诉我这是职业暴露。”王医生说,在此之前,他已经是医学博士,在临床一线工作了多年,但是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关于职业防护的培训。“这可能是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现状。”他说。 

  王医生的感受得到了国际劳工组织相关调查的印证。该组织自2010年以来与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等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77%的医护人员被针刺伤过,45%的被血液溅到过。尽管职业暴露的风险很高,但是医护人员很少采取职业防护措施。调查显示,85%以上的医务人员从来没有接受过职业防护培训;超过75%的医护人员不知道什么是标准预防;在被锐器刺伤后,只有46.7%的医护人员能够正确处理伤口。 

  “中国的很多医疗工作者从没接受过任何职业安全的培训。现在急需建立一个比较有效的、预防性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系统。”国际劳工组织驻中国代表霍百安说。 

  缺少防护有很多现实原因 

  2013年,一项对国内4家大型综合医院的相关调查显示,在可能暴露于患者血液和体液的情况下,只有30%的医务人员每次都能坚持佩戴眼罩,15%的人从来不戴眼罩;只有28.7%的医务人员每次都穿防护服,15%的人从来都不穿。 

  调查中,不少医护人员谈到了自己的困惑: 

  “有时候情况比较紧急,就没有时间戴手套、穿防护衣、戴口罩了。” 

  “戴护目镜不是强制性的,这得根据个人习惯,如果不习惯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手术。” 

  “防护设备没那么多,护目镜和面罩只有主刀和第一助手有。” 

  “一个普通注射器2.5元,而防针刺伤的注射器要好几元。现在注射器的费用包含在注射费用里,如果用那种好的,医院就要赔钱。” 

  “医院要成本核算,领的东西太多的话,科室消耗就扣得多,我们的奖金就少了。” 

  前述有过职业暴露经历的王医生也说:“我想防护,但是没有设备,而且比我资历深的医生不用,我怎么敢说用?这个费用谁来出?” 

  真正难的是转变观念 

  国际劳工组织项目官员武汝廉介绍,国际医务界对于感染控制观念也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旧有的观念是感染控制基于诊断的预防原则,当病人或环境已确信被感染时,才采取预防措施。而新的理念是感染控制基于标准预防的原则,针对为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都要采取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包括医院制定相关政策,医护人员重视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诊疗过程使用手套、面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1995年提出,1996年在全美实施。 

  标准预防非常简单,但是又非常难落实。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哈晓斯说,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标准预防存在多种矛盾,包括个人防护需求与技能欠缺的矛盾,医院防护开支与成本核算的矛盾,医护人员待遇较低和超强工作负荷带来职业暴露增高的矛盾。这些矛盾背后存在制度性的障碍,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 

  在此次会议上,有专家建议,医院和政府应该逐步增加对医护人员标准预防的投入,提高防护的依从性;通过更多的培训来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意识,要明确这些培训应该由谁牵头、谁负责,同时推动医学院校将职业安全防护作为选修、必修的课程。 

  “采取措施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改变政府、医院、医护人员的观念。”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区官员理查德说。 
   (责任编辑:魏世泰)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招生简章

网校课程
图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