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医疗卫生 > 医药卫生快讯 >

阅读模式

医疗卫生人才网——临床医生要警惕哪“四类人”?

2016-10-13 09:01 医疗卫生人才网 来源:中国卫生人才网

  医疗卫生人才网整理发布临床医生要警惕哪“四类人”?

  变成“弱势群体”的医生

  当办公区域再次恢复平静,入目已是一片狼籍——桌子被掀翻,窗户被砸坏,地面是七零八落的水杯和窗户上的玻璃碎片、被鞋印踩脏的病历,科主任杨立的身上被汗水浸透,胳膊上、脸上密布着青肿和抓伤......

  事件的起因并不复杂。诊室里的朱宣医生书写病历时,突然闯进来几名年轻男子,说是同伴受了伤要求朱医生立即给予处理。朱医生注意到伤者系上臂被锐器割破,于是告诉伤者自己是呼吸内科医生,让他们去走廊东面的外科门诊或是找急诊科处理。不料这几名男子不急着送同伴去治疗,却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将朱医生围在中间推搡击打。杨立接到电话赶至现场时,保卫处长和几名保安员已经到位,但几名男子变本加厉,抄起诊室的板凳、血压计,见到穿白大褂的就不分青红皂白肆意打砸。最后是公安干警赶到现场,才在保安员配合下制服了肇事者。朱医生头破血流,后来经检查发现眼眶内爆裂性骨折、筛骨骨折、额骨凹陷,现场多名医务人员、保安员也不同程度受了伤。

  在临床一线工作多年,杨立对暴力伤医事件本已司空见惯。但最近一段时间,杨立渐渐发现一些堪称“奇葩”的暴力伤医事件已经向着无原则、无底线的方向发展,比如护士发现患儿身上的留置针穿刺点出现渗血,为了避免感染帮患儿拔针,却遭到家长打骂威胁;一对老年夫妇不愿排队候诊,插队不成直接进入诊室要求医生为其诊疗,被拒绝后用拐杖击打医生并阻止医生为其他患者开检查单,然后又在众目睽睽之下主动倒地不起,照片被传到网上,不知情的网友还以为是老人被打,发微博称“医生竟然动手打人”......这些事件的导火索都是不起眼的鸡毛蒜皮之类琐事,医务人员并不存在操作失误或态度不好的情况,却无辜地遭受了侮辱和伤害。

  更令杨立心有余悸的是外地发生的一起伤医案件,受害的女医生正在办公室写医嘱,一名自称曾经找她看过病的男子要求再次帮他看看。女医生提醒男子按规定应到门诊部去看病,男子于是认为医生推搪自己,从包里取出菜刀砍伤医生左侧肩胛、左侧手臂、右侧手背,其中左侧肩胛位置伤及肩胛骨,险些伤及动脉血管,右手伤势尤其严重,即使康复后也会影响正常功能。

  回忆起高分报考医学院校时的意气风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运用医术愈病袪患时的踌躇满志,如今的杨立早已没有了当年豪情,唯一的愿望就是患者能够多理解医学的有限性,多体谅医生的有心无力,不要随意“动手动脚”。可是杨立一直没弄明白,暴力违法犯罪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恃强凌弱”,即施暴者的侵害目标通常指向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医生虽然职业口碑整体不佳,但怎么说也应该归入有地位的“社会精英”阶层,可是形形色色各类人等包括老弱病残群体经常在没有一个勉强“站得住脚”的理由时,肆无忌惮地向医生加以暴力侵害,从这来看医生无疑又属于“弱势群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患者的身上并没有符号标记,到底哪些类型的患者容易冲动、失控,是医生应该重点防范的高危对象呢?

  “四类人”易对医生施暴

  “丛林”状态下,强弱划分主要依据个体肌肉力量的多寡或操作器械的娴熟程度,比如小说中的英雄多有“膂力过人”、“精于骑射”等共性特征。而在“社会”体系中,“权力”使得少数个体控制、运用其他个体的集体力量成为可能,所以手握生杀大权的军师虽无缚鸡之力,但万夫莫敌的猛将也不敢逆其号令。根据“体力”、“权力”标准,结合笔者收集的案例,以下四类人易对医生施以暴行。

  一是肢体健硕强壮、拥有“肌肉”优势的粗野之人。从各地案例来看,医患双方人数相当时护士、女医生易受暴力伤害,哪怕劝架也常被无辜牵连,而患方人多势众时男医生亦难幸免,原因就在于施暴一方体力占优,于是肆意发泄负面情绪。

  二是使用暴力不加节制、不计后果的凶残之人。一刀伤男子认为医生“讲狠话”,跳下手术台追打医生;因人流手术麻醉师为男性,患者丈夫刀刺其腰部。此时双方体力差距并不悬殊,但一方敢于无节制使用暴力甚至杀伤性器械,一方则出于顾虑不能积极实施可能造成对方伤害后果的自卫措施,力量使用的效果大相径庭。

  三是对规则缺乏敬畏、对他人缺乏体恤的骄横之人。如法院书记员因妻子病故情绪失控殴打医生,司法机关的干部夫妻因女儿对病房不满殴打护士......施暴者均就职于坊间所称“实权”单位。单位本身虽无实虚之分,但由于职责分工掌握的国家权力、资源确有差异,如果监督制约不给力,“强势”单位的个体容易滋生高人一等的戾气,稍不如意便“失控”以彰显优越感。

  四是扯虎皮作大旗、涂染“保护色”的借势之人。如医生劝架却被打翻猛踹,打人者自称“我是纪委书记我怕谁”;男子用凳子殴打医生,高喊“我是人大常委你们都敢惹”。这些案例与第三类的区别在于:体制内官员往往对舆论心存忌惮,即使行事乖张但口风甚紧,其身份多于事后被“人肉”发现,真正的“黑社会”多也不会公开炫耀身份。所以自我标榜未必当真,只是在崇尚“狼性”的群体心理氛围中,给自己贴上“凶猛”标签可以威慑内心“食草”的对手,从而在双边行动中占据主动。

  作者系山东省枣庄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医疗卫生人才网——医患关系路向何方?

  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医疗卫生人才网华图卓坤

(编辑:Sine)

华图卓坤

华图卓坤

华图卓坤官方微信:htylhk

立即关注
  • 发布 最新招考资讯
  • 推送 优质备考资料
  • 练习 全真模考题库
首页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手机扫码阅读

关注官方微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