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4 14:29:15 华图医疗卫生人才网 http://ylws.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医疗卫生人才网整理发布:2016卫生资格考试备考:血栓的危害,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情政策解读,报考问题咨询,请关注(华图医疗卫生人才)公众号。加入备考交流群:,参加刷题、模考、领取更多备考资料!
医疗卫生人才网带领各位考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血栓的形成与危害!
1.血栓的定义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
2.血栓形成的机理
(1)心、血管内膜损伤
1)内膜受到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2)损伤的内膜可以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3)受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于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
(2)血流改变:血流变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
(3)血液性质改变: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如在严重创伤、产后及大手术后。
3.血栓的危害
(1)阻塞血管:动脉血管阻塞可使局部器官缺血,则引起组织缺血或梗死。静脉血栓形成,若未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则引起局部瘀血、水肿、出血甚至坏死。
(2)形成栓塞。
(3)心瓣膜变形:可见于风湿性心内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4)广泛性出血:弥散血管内凝血时,微循环内广泛性纤维素性血栓形成,在纤维蛋白凝固过程中,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加上纤维素后使血浆素原激活,血液出现不凝固性,可引起患者全身广泛性出血和休克。
艾宾浩斯的研究还证实,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序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进一步巩固强化,使学习、记忆的程序达到150%,将会使记忆的痕迹得到强化,所记内容经久不忘,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过度学习”效应。
相关文章阅读推荐:
官方公众号
官方客服号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推荐 | |||||
热点考试 | |||||
考试公告 | 报考指导 | 备考技巧 | 基础知识 | 专业知识 | |
实践能力 | 试题资料 | 行业快讯 | 相关专业知识 | 课程链接 | |
实用备考 | |||||
免费直播 | 每日一练 | 医考题库 | 网课推荐 | 备考交流 |
下一篇:卫生资格考试护理学备考:黄疸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