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五周年观察之基层的悄然变革
2014-12-09 09:13 医疗卫生人才网 来源:健康报
医生处方有了变化
自2011年6月起,基本药物制度在重庆市忠县全面推开,该县新立镇桂花村卫生室村医唐兆坤的处方开始有了变化。
“起初很不适应,有些常开的药突然不用了,老百姓一时很难接受。比如,治疗眩晕症的654-2注射液,没有纳入基本药物;还有些小儿科感冒药也未纳入,来看病的人就会问我药去哪了。”唐兆坤说,基本药物制度推行3年多来,现在无论是他还是老百姓,用药习惯已经慢慢发生了改变,“基本药物用起来更方便,价格也便宜。”
采访当天,在桂花村卫生室的9位门诊病人中,看病费用最高的是47元,便宜的也就几元。“你看这个睑缘炎患者,就是1元的挂号费,2元的诊疗费,6元8角的药费。”唐兆坤说,使用基本药物后,村民看病的费用确实降下来了。“原来一次输液需要五六十块钱,现在三四十块钱就可以了。”
今年81岁的谢术乾是桂花村村民,因为患有膝关节炎,他成了村卫生室的“老客户”。记者在村卫生室见到他时,他刚开完药,手里拿着两盒壮骨麝香止痛膏,“这里用药没打过‘空拳’,我开的药都有。”
在唐兆坤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厚的《忠县基本药物采购目录》,唐兆坤把村卫生室进的165种药都做了标记。他说,卫生室用得最多的就是感冒药和消炎药。
2013年,唐兆坤的村卫生室得到8000元的基药补助费用。算上挂号费、诊疗费、治疗费、基药补助和每月400元的公共卫生补助,他一年总收入约6万元。
卫生院收入结构在变
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之后,无论是村卫生室还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模式都悄然发生了改变。
忠县兴峰乡卫生院院长江宗明说,卫生院配备了200多种基本药物。“以前药品有利润,我们卫生院是差额拨款,医院要长久运营需要收入,所以都会多用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药占比大大降低,更侧重于通过提供康复的医疗技术,以及上门服务等服务收费来增加医院收入。”(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江宗明说,卫生院药占比以前为50%~60%,今年1月~6月药占比降至39%,老百姓用药负担减轻了。
对于覆盖7万多人口的石宝镇中心卫生院,基本药物使用带来的变化更为明显。
“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前,中心卫生院每年的药品利润在100万元左右,现在这块利润没有了,但是国家每年给卫生院的补助约有70万元。卫生院使用的基本药物约有300多种,这给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带来契机。去年,卫生院的业务收入接近1000万元,财政补助达几百万元。”该院负责人黎克斌说。
需要不断巩固完善
忠县基层综合改革的推进,是以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推动基层改革的一个缩影。
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是医改的重点和亮点,同时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巩固完善的重点任务。
在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的同时,随着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集中暴露,各方面利益交织叠加,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也更大。
有专家表示,目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基本药物制度新的运行机制还不稳固,各地进展不平衡,有些地方政策措施落实尚未完全到位,长效性补偿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卫生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并存,医师多点执业推行进程较慢,难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看病就医需要。
“基层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多数是改革不到位、政策不落实带来的。”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综合改革在2011年年底基本完成后,2012年开展了“回头看”,2013年国务院进行了全面督查。2014年,抓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切实把基本药物采购配送、补偿机制、人事分配、绩效考核等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改革到位,促进基层新机制定型完善,不断释放改革成效。
(编辑:admin)